当前位置:首页 >

    昭通:新春法治大礼包走“新”更走“心”

作者:云南网记者 沈迅 通讯员 唐燕  发布于:2025-02-06    浏览:1846

    连日来,昭通市结合外出务工群众返乡过年的节点,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“2+5”工作机制作用,采取“趣味”普法、“经典故事”普法、“四心并用”普法、“法治夜校”普法等方式,为外出务工返乡群众送上新春法治大礼包,推动专项普法宣传走“新”更走“心”。

    “趣味”普法,法“礼”紧相伴

    在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,昭通市司法局、市普法办联合市、县普法责任单位开展“趣味”普法宣传,“调解+普法”“服务+普法”、法治小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大礼包,吸引安置区群众积极参与。

    活动现场,普法工作者聚焦务工群体在经济债务、婚姻家庭、赡养老人、防骗防诈等方面的法治需求,设置法治文艺演出、有奖知识竞答、书写法治春联、法律咨询服务多元内容。通过有奖知识竞答、法律服务咨询,解答了外出务工群众在薪酬保障、反诈防骗、纠纷化解等方面的疑问。法治春联和法治小故事是送给群众的新春“伴手礼”。

    活动中,普法工作者以法治嘱托和美好愿景书写一副副法治春联,以一个个法治小故事传递更直观生动的普法教育。

    “经典故事”普法,让他三尺又何妨

    在金沙江畔的巧家县,“人人让三尺 共铸六尺巷”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受到群众欢迎。

    工作人员走进热闹集市或社区,广泛开展“经典故事”普法宣传,并将法律知识手册递到商户、群众手中。

    面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,讲述“六尺巷”经典故事,将法治精神与传统美德有机融合,让大家在汲取传统文化养分的同时,领悟法律的力量,为他们的维权之路点亮明灯,让“六尺巷”的故事所蕴含的谦逊礼让、和谐共处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。

    系列普法活动既注重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,又聚焦务工群体在劳动权益、婚姻家庭、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,营造“尊法、学法、守法、用法”的浓厚氛围。

    “四心并用”普法,务工返乡更贴心

    为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人员法治意识,提高依法维权能力,绥江县深入开展一封书信暖心、一条微信贴心、一场宣讲入心、一轮宣传用心“四心并用”专项普法宣传,推动法治意识、法律知识深入人心。

    绥江县印发了《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公开信》,县委普法办精心制作普法小故事动漫微视频,并以网格为单位,通过图文、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定期推送相关法律知识到镇、村、组三级微信交流群,一封书信、一条微信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。

   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普遍关心的如何签订劳动合同、遭遇工伤如何维权、纠纷如何化解等一系列问题,绥江县邀请律师到村(社区)开展主题法治宣讲,现场提供法律咨询、法律维权等服务。整合基层治理微网格员等力量,通过“龙门闲话”“三全下沉”“六进六解决”、敲门送法等方式,开展法律知识面对面宣传,当面解答法律疑惑,提供法律咨询。

    “法治夜校”普法,守法意识入民心

    在水富市,当地面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员,以座谈会的方式开展“法治夜校”普法宣传,推动法治观念、法律知识、守法意识深入人心。

    水富市“法制夜校”内容丰富,包含了感恩教育、家庭和睦、邻里和谐、政策法规、产业发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,为推动形成融自治、法治、德治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增添新助力。

    普法宣传期间,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防控与防电信诈骗、家庭与邻里矛盾纠纷化解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宣传,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平安法治的深刻内涵,通过法治故事、典型案例、法律知识的讲述,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尊法、学法、守法、用法的意识。

版权所有(c) 中共昭通市委政法委员会 ,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、镜象
ICP备案: 滇ICP备09006590号-1    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090号
地址: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    邮编:657000    电话:0870-2134716
投稿信箱:ztzfrmt@163.com    技术支持:昆明腾速科技有限公司